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中国—东盟合作为全球带来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3-08-23 09:32     来源:环球网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自1991年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启对话进程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双方携手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更加展现出勃勃生机,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对于中国—东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等话题,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近期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书面专访。


▲中国驻东盟大使侯艳琪(中国驻东盟使团供图)

环球时报:中国已经同10个东盟成员国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双边合作文件,中国还在积极探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印太展望对接合作。10年来,东盟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也一直走在相关合作的前列。您认为有哪些重要原因使得东盟在“一带一路”上有很多重要突出成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就包括设施联通,在您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促进东盟地区的互联互通?

侯艳琪:东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10年来合作成果尤为丰硕。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东盟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又是全面战略伙伴,各领域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民意根基。二是我们始终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实现优势互补,为彼此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三是我们都是坚定的行动派,合作有愿景、更有行动,重承诺、更重落实,共建“一带一路”的各项成果始终扎扎实实、可感可及。

东盟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面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区域互联互通相对滞后等发展瓶颈。“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对于东盟打破这些瓶颈、充分释放发展潜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实现了理念对接,中国和东盟已经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文件,从而在顶层设计上就促进区域互联互通达成了充分共识、形成了合力。其次是有效撬动了各方投入,从而有效弥补东盟国家在铁路、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缺口,持续改善“硬联通”投入不足问题。三是如期、高质量建成很多标志性项目,包括中老铁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和雅万高铁等。这些项目不仅打通了地区设施联通的关键节点,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示范效应,为进一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注入了强劲动力。

环球时报:回顾中国—东盟关系30年发展历程,每次地区或全球性危机发生后,双方合作势头都更加强劲,政治互信都稳步提升。您认为这种政治互信的增强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您认为中国—东盟合作能为全球和平安全与发展带来哪些新的积极因素?

侯艳琪: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多年来,历经多次考验,从印度洋海啸到SARS,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此次新冠疫情,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提升。我们高兴地看到,双方关系定位也从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2021年率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中方倡议中国东盟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体现了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独特内涵,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引。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在积极落实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沿着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大道阔步向前,为11国20多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更加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中国东盟同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和平与发展中有诸多共同语言。双方都主张以对话管控矛盾分歧,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地区长治久安。都主张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巩固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携手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都主张发展优先,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以维护产供链稳定畅通实现融合发展,以加快创新合作激发发展动能。

总而言之,中国东盟是地区和全球和平与安全的贡献者、发展与繁荣的促进者,双方通过更加紧密的全方位合作,将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带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环球时报:今年年初,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式启动。相比1.0、2.0,3.0计划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您看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有哪些新进展、新变化?

侯艳琪: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是中国对外商谈的首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20多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高速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2年,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年贸易额接近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今年年初,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式启动,迄今已举行三轮谈判。相较1.0和2.0版,3.0版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期待双方携手努力,提升自贸区3.0版合作水平,共同打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协定。

近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更加密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向投资蓬勃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并且中国东盟经济都在经历转型升级,双方经贸合作呈现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比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合作方兴未艾,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方向。

拿数字经济来说,东盟国家数字平台和技术加速推广,电子商务、运输应用、在线服务等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而中国在数字经济在平台建设,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在数字化转型合作上潜力无限。绿色经济方面的合作也是如此,我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企业在东南亚设厂投资,这将极大助力双方经济的绿色转型,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创造新动能。

环球时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6月2日起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您认为这一协定的全面生效将如何催紧中国和东盟地区的贸易情况?

侯艳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个总人口近23亿、GDP达26万亿美元、贸易额超10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自贸区,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区域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生动范例。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RCEP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等其他成员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2.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8%。2023年1—5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为5.11万亿元,同比增长4.3%,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0.5%。

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协定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15方货物、服务和投资市场开放承诺,叠加各领域高水平规则,将极大促进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逐步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可以说,RCEP全面生效不仅为中国东盟扩大货物贸易创造了更有利条件,也将带动相应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营商环境的提升,释放更多经贸合作红利。中国将与东盟等RCEP成员一道,持续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做出更大贡献。

环球时报:您认为这次在印尼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达成了哪些积极重要的成果?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时强调,当前形势下,尤其要警惕事关本地区和平安全的三个消极动向。您认为应如何努力推动抑制这些消极动向?

侯艳琪:此次中国东盟外长会成果显著。一是通过了《关于纪念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20周年的联合声明》,重申坚持独立、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维护和提升TAC价值,履行条约义务,促进地区各国间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

二是宣布“南海行为准则”案文二读成功完成,通过了加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指导方针文件,为尽快启动三读创造了条件,朝着最终达成迈出重要一步。在近几年疫情影响和域外势力干扰下,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对外发出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共同努力处理好南海问题,使南海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明确信号。

三是全方位务实合作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就推进自贸区升级谈判,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开放包容可持续增长,深化减贫、绿色、数字、旅游、通关便利等各领域合作达成广泛共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果。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王毅主任在东亚峰会外长会上提出的三个主张正是抑制这三个消极动向的答案。

一是切实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筑牢和平根基。应坚决反对有关国家拉帮结伙、另起炉灶和推动北约插足东亚的行径,真正维护东盟中心地位这一各方立场的最大公约数。

二是携手打造地区增长中心,促进共同发展。应维护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持续推动建设亚太自贸区,反对保护主义、反对“脱钩断链”、反对以去风险为名行“去中国化”之实,营造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地区发展环境。

三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良性互动。应坚持维护TAC宗旨和原则,坚持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等“东盟方式”,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真正的多边主义,摒弃二元对抗思维,以对话合作代替冲突对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