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成新湘代表、韦朝晖委员:“版权+非遗”让湘绣壮锦更出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消费新场景如何同频共振

2025-03-09 09:15     来源:新华社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消费新场景如何同频共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春节期间,多个传统文化IP火爆出圈,让民众充分感受到文化自信的觉醒与商业模式的创新魅力,传统文化与消费市场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消费市场同频共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走热的契机打造消费新场景和新模式?如何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准传播破圈出海?

本期议事厅邀请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相关话题建言。

来源: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版权+非遗”让湘绣壮锦更出圈

长沙窑湘绣首饰、火宫殿冰箱贴、文物湘绣明信片……走进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文创展区,琳琅满目的湘绣文创映入眼帘。一墙之隔的湘绣博物馆内,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湘绣是传承了2000多年的技艺绝活,是摆在精致橱窗里的艺术珍品,更应该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市井炊烟’。”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新湘说。

成新湘代表

“去年夏天,我们与茶颜悦色奶茶联名推出‘何不绣一场’主题活动,刷爆了年轻人的朋友圈。”成新湘说,团队致力于探索“版权+非遗”,让湘绣更“潮”更出圈。

在政策的加持和市场的驱动下,非遗产品成为电商消费市场的“明星”产品,同是“非遗”的壮锦在消费市场表现也十分亮眼。

“传统壮锦元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典型例子。”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韦朝晖说。壮锦产品已从传统手工艺品走进现代消费市场,在服饰、家居、纪念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韦朝晖委员

前不久,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建成,实现了优质原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织造的有机结合,用全真丝呈现出壮锦的精美纹样。

“这一突破填补了国内外100%蚕丝作为织物经纬线材壮锦面料的空白,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卓越的品质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有望成为丝绸行业的新亮点。”韦朝晖说。

湘绣、壮锦,在经纬之间演绎着市井炊烟,也接住了数字时代的晨曦初露。

长期以来,壮锦是中国面向东盟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织锦交流的窗口,一些企业借助这一平台,积极探索把双方优秀织锦文化融合起来开发新产品。韦朝晖说,今年将首次举办中国—东盟时装周等时尚品牌交流活动,展现壮锦非遗技艺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

湘绣也在出海之路上大踏步前进。“今后,我们还将利用海外媒体平台多渠道传播中国刺绣之美,策划大型国际化展览、比赛、研讨,邀请国内外的小伙伴参与,不断扩大中国刺绣申报世界非遗的声音。”成新湘说。

“许多地方的刺绣都在探索年轻人的消费新场景。”成新湘说,通过建设湘绣版权知识库,探索品牌跨界、联名、版权转化,不断延伸湘绣在现代生活场景的普及应用。截至目前,成新湘带领团队累计创造1508件版权作品、13件专利,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记者:刘芳洲 黄凯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