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南宁顺利落下帷幕。作为展会法治保障的核心力量,南宁市司法局组建的“升级版”涉外法律服务团,历时5天(9月17日—21日)驻点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以“人员更优、服务更实、智能更强”的特色举措,为中外客商提供全链条法治支撑,累计服务580余人次,发放涉外法律服务宣传资料1300多份,用专业实力擦亮南宁“面向东盟法治服务”名片。
法律咨询“精准响应”
本次涉外法律服务团,共接待了来自中国香港、澳门,缅甸、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客商,涉及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服务团成员不仅熟稔国际经贸规则,更能熟练运用英语或东盟国家语言开展服务,让团队既能精准对接“走出去”中国企业的海外合规需求,也能高效响应“迎进来”国外客商的在华法律疑问,实实在在打破了中外客商的语言沟通壁垒,让法律意见传递更直接、需求对接更高效。
AI赋能“高效便捷”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法治服务”新场景。展会期间,南宁仲裁委员会官方公众号AI南宁仲裁小程序累计使用超近百人次,支持中、英、泰、越南语等多语言,对“仲裁流程时长”“管辖范围”“证据要求”等200余个常见问题实现“秒回”,泰国客商吉姆猜(音译)通过小程序查询“合同纠纷仲裁立案流程”后评价:“不用等翻译,自己就能查,很方便!”。桂南公证处AI智能客服“桂小南”上线服务,累计响应80余条咨询,减轻人工压力的同时,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
法治服务“中外适配”
服务团聚焦东盟客商与国内企业的差异化需求,从“需求侧”精准设计服务,让法治保障既贴合“外”的顾虑,也解决“内”的难题。“今年的法律服务比去年更贴心,不仅有会说越南语的律师,还能用小程序查法律知识,对我们东盟客商太友好了!” 越南某食品出口企业负责人,在服务团协助下梳理完“中国食品进口合规要点”后,主动添加服务团工作微信,以便后续合作咨询。国内企业同样感受到“升级”带来的便利,首次参展的南宁某跨境电商企业创始人李女士表示:“从合同法律风险提示,到线上交易证据保全公证,再到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服务团帮我们打通了‘参展法治全流程’,原本担心的跨境法律问题全解决了,明年还来!”
此次东博会服务实践,不仅是南宁市司法局“升级版”涉外法律服务团的一次成功亮相,更为后续展会法治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南宁市司法局持续优化涉外法律服务团队建设,完善“AI+法治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东盟、对接国际的能力,为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开放枢纽”、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坚实的法治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