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中心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代)
2020年7月13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中心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当前形势
(二)发展现状
(三)存在问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功能定位
(四)发展目标
(五)建设导向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筑基工程”,打造国家级新基建算力基地
(二)实施“聚数工程”,引领“东数西算”创新模式
(三)实施“掘金工程”,培育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市场
(四)实施“强链工程”,打造产业链联动新经济范式
(五)实施“优境工程”,推动配套资源要素优化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政策扶持
(三)加强行业监管
(四)促进区域合作
(五)重视安全保障
(六)加快人才培养
附录1 名词解释
附录2 主要互联网数据中心列表(100架以上)
前 言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作为数据存储、计算、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也已成为经济社会的战略性基础资源。2020年3月,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重要性日益突出,即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当前,我区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全区上下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建设数字广西,把握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多重发展机遇,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数字新高地、数字丝路的重要门户,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因此,为承接“新基建”工作部署要求,支撑发展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统筹全区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引导数据中心集聚发展,提升整体建设服务水平,发挥集聚效应,带动高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大数据产业发展壮大。
本规划依据《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广西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等编制,是我区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当前形势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算力载体和能力底座。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前沿技术迭代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扩散到传统产业之中,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整合重构。5G、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将带来数据指数级增长,海量、异构数据都将进入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和运算,数据中心成为重要的数据载体和算力设施,为数字经济提供能力底座的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但在用数据中心规模仅为美国的51%,与我国数字经济地位相比,数据中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数据中心布局向亚太转移,国际数据流动需求增加。一方面,欧美传统数据中心业务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大型跨国企业继续在全球其他区域建设数据中心,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增至504个,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另一方面,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探索推进离岸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全球互联网信息资源库,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众多国内互联网企业积极开拓布局国际业务,伴生了大量“走出去”企业国际数据流动的需求。
从国内形势看,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各地经济转型发展新蓝海。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将大数据战略与数字中国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20年3月,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此同时,全国多个省份把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基建作为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工程,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从区域布局看,“东数西算”是完善我国数据基础设施格局的重要路径。2018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达到1844个,机架数超过166万,我国IDC数据中心机房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大型的数据中心对电力资源、水资源的消耗巨大,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机柜饱和度较大,现有机柜资源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东部地区算力资源供需矛盾逐步显现。推动数据要素在东中西部之间跨域流通,既能有效释放东部地区算力需求缺口,也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产业转移机会,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从内生需求看,数字广西建设全面推进,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区正全力推动数字广西建设,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大力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全面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各领域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挖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不断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自治区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加快打造壮美广西·政务云服务体系,推动壮美广西·经济社会云发展,大力倡导各行各业上云用云。数字广西的全面推进、加速发展,将为数据中心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保障。
广西紧抓重大发展机遇,发挥国内国际市场衔接门户作用,高起点谋篇布局数据中心发展大数据产业恰逢其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西处于衔接东盟、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衔接支点和重要门户位置。新形势、新机遇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发展大数据作为促进广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高地,支撑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智慧物流新通道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构建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为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提出更高的支撑能力要求。因此,必需统筹谋划、超前布局、铸就能力,更好地抓住当前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
1.数字经济基础不断提升。201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广西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1+13”系列文件,全面启动数字广西建设,动员上下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并成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工作,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同时,《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相继获批,广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了强大推动力。据测算,2019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超6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总体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
2.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自治区、市两级政府机关、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已建、在建数据中心787个,包括政务数据中心694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93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1个,大型数据中心4个,中型数据中心19个,小型数据中心753个。上述统计的已建、在建数据中心总体最大承载能力达到29万架标准机架,其中已建数据中心最大承载能力为6万架,在建数据中心规划承载能力达到23万架,预计2020年底全区承载能力将达到20万架。中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分布如下:
图一 全区中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分布图
3.政务数据中心集约发展趋势明显。当前,我区政务数据中心整合工作已全面开启。按照“建、用、融、管”的要求,自治区大力推进政务数据“聚通用”工作,建立“1+N+14”政务云总体架构和“多云共治”体系,统筹推进区市两级政务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平台建设。目前,自治区级已完成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正加快推进来宾灾备数据中心建设,统一承载壮美广西·政务云(“1”)和壮美广西·行业云(“N”),14个设区市也正加快推进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和壮美广西·市云(“14”)的统筹建设。截至2019年底,区市两级政务数据中心为694个,总体承载能力为1.8万架标准机架。
4.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全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拉动明显。截至2019年底,全区已建互联网数据中心71个,在建22个,已建、在建互联网数据中心最大承载能力达到27.2万架标准机架,其中在建以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为主。从地域分布看,全区互联网数据中心布局呈现集聚态势。目前全区14个地市均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南宁成为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集聚地。据调查,南宁已建、在建互联网数据中心20个,规划承载能力11.6万架标准机架,机架规模占全区总量的42.5%。其中,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润建·五象云谷云计算中心等4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在五象新区中国—东盟信息港核心基地开工建设。从行业建设运营主体看,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中国电信广西公司、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公司、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基础电信运营商仍为建设主力,同时,浪潮、华为、远洋、京东云、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广电网络、中国—东信、德利迅达、润建通信等本地企业,也积极布局建设数据中心。
表一 互联网数据中心地市分布情况表
序号 | 地市名称 | 数据中心数量(个) | 最大承载标准机架数 (架) |
1 | 南宁市 | 20 | 115839 |
2 | 柳州市 | 9 | 32199 |
3 | 桂林市 | 6 | 11677 |
4 | 梧州市 | 7 | 15220 |
5 | 北海市 | 8 | 41734 |
6 | 防城港市 | 3 | 688 |
7 | 钦州市 | 5 | 8922 |
8 | 贵港市 | 2 | 433 |
9 | 玉林市 | 7 | 1487 |
10 | 百色市 | 5 | 1867 |
11 | 贺州市 | 4 | 1450 |
12 | 河池市 | 8 | 35680 |
13 | 来宾市 | 5 | 4215 |
14 | 崇左市 | 4 | 939 |
15 | 合计 | 93 | 272350 |
表二 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情况表
序号 | 建设运营主体 | 数据中心数量(个) | 最大承载标准机架数(架) |
1 | 中国电信广西公司 | 37 | 46450 |
2 |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 | 23 | 41795 |
3 | 广西德利迅达投资有限公司 | 1 | 35000 |
4 | 润建通信有限公司 | 1 | 28800 |
5 | 广西远洋金象大数据有限公司 | 1 | 21120 |
6 |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 1 | 20000 |
7 | 京东云计算有限公司 | 1 | 20000 |
8 | 广西柳州市北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 1 | 15000 |
9 | 广西忠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1 | 12000 |
10 | 桂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1 | 10000 |
11 | 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方圆实业有限公司 | 1 | 6000 |
12 |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13 | 4607 |
13 | 广西浪潮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 | 1 | 3780 |
14 | 中国联通广西公司 | 7 | 3498 |
15 | 钦州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1 | 2000 |
16 | 广西中兴网信有限公司 | 1 | 2000 |
17 | 南宁市迈越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1 | 300 |
18 | 合计 | 93 | 272350 |
5.合作态势劲头强势。我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家数据中心及大数据产业合作项目加速落地。2018年国家统计局华南数据中心在广西南宁建成,华南数据中心是国家统计局在北京以外建设的唯一异地数据中心和运维中心,也是“国家统计云两地三中心”整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机柜规模为138架(4KW/架)。中国—东盟信息港老挝云计算中心作为首个中老信息合作项目已成功落地,通过“基础云”设施实现“平台云、应用云”的生态环境创建,带动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平台云、应用云”的研发和应用。2019年梧州市政府与国信优易合作建成数据清洗加工平台,实现文本数据、纸质文件、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包括音频、视频、图形、图片)等数据清洗加工。
6.绿色水平持续提升。国家陆续出台《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数据中心资源统筹、集约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近两年区内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平均不高于1.4,符合国家PUE值的绿色能耗指标。同时,区内已建数据中心积极采用绿色节能技术进行绿色化改造,以弥补广西气候条件的不足,全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能耗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7.配套要素不断夯实。截至2019年底,全区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491万兆,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达到18.5万座,14个地市已建成 5G 基站4338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677.2万户,光纤到户用户占比超过90%,100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80%,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127.5万户,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476.8万户,网络、用户等数据中心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另外,中国联通在南宁已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可提供面向东盟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为发展国际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奠定基础。
8.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自治区数据中心用电优惠政策陆续出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018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广西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发〔2018〕18号),提出达到1000台服务器以上规模的数据中心可以享受用电优惠。2019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强首府战略若干政策的通知》(桂政发〔2019〕47号),对落户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新建的数据中心免收高可靠性供电费。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区数据中心经济整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
1.缺少总体规划,缺乏统筹布局。尚未出台全区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引导文件,缺乏统筹的空间布局、战略定位和整体能力打造,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与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个国家级战略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基础业务为主,产业链不完善。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的业务产品以主机出租、机架出租及带宽出租等基础业务为主,数据清洗、数据安全、代理维护、系统集成等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较少,业务模式比较单一。同时,区内面向数据中心的主设备和配套设备制造、技术产品研发等企业相对较少,缺乏产业链培育和打造。
3.小型规模居多,老旧问题突出。传统数据中心数量占90%以上,政务数据中心小型规模数量多,老旧问题比较突出,节能、集成技术相对落后,大部分PUE值超过2.0,企业运营成本较高,需要引导、推动改造、整合,提升绿色先进发展水平。
4.市场培育不足,政策惠及面小。互联网数据中心已建机架利用率约55%,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偏低,市场需求培育和挖掘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只有6个在用数据中心达到用电优惠标准,免收高可靠性供电费仅针对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政策惠及面小,实施效果有限。需从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产业链打造、产业入驻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数据中心企业入桂发展的吸引力。
5.网络地位不高,支撑能力需提升。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目前尚未获批。区内不同运营商网络间、跨省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均需要绕行到外省实现,对数据中心网络时延影响较大,不利于吸引企业来我区建设、使用数据中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战略部署。抓住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发展机遇,以“统筹布局、集约高效、产业联动、开放合作”为主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轮驱动,加快数据中心一体化空间布局,发挥集聚效应,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跨区域、跨行业汇聚、流通和价值挖掘,构建大数据驱动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规模效应,全面落实我区大数据发展战略,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布局,产业带动。以撬动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全产业链视角,统筹全区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加快数据中心“新基建”部署,推动集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和辐射关联产业。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营造加快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调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集约建设,绿色节能。坚持集约建设与低、小、散整合提升相结合,鼓励和引导数据中心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坚持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进绿色发展,提高资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创新引领,突出特色。坚持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突出广西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特色优势,培育符合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大数据产业生态。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坚持安全、可控发展,严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建设,建立符合国家安全可控要求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确保国家、商业和个人信息数据的安全。
(三)功能定位
构建中国—东盟新基建算力基地。以数据为纽带承东启西、南拓北展,面向国内打造粤港澳大数据战略储备腹地,面向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算力服务输出地,构筑辐射西部、服务全国、国际一流的中国—东盟国际新基建算力基地。面向国内,依托我区资源、成本竞争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向我区迁移,成为支撑大湾区发展的强大算力平台;以落户我区的国家统计局华南数据中心为基础,积极推动国家部委数据存储、容灾备份及区域大数据中心落户,构建国家一体化数据中心西南中心。面向国外,依托区位优势,推动全国面向东盟数据资源在我区汇聚,全面提升我区在全国及东盟地区的信息枢纽地位。
打造中国西南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依托丰富的数据和算力资源,衍生培育发展数字产业,打造特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加强与大湾区合作,发挥南宁、桂林、北海等城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优势,协同自治区鲲鹏产业生态,推动面向数据中心的IT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以及云服务、IDC运维服务等IDC服务业发展;引进一批领先的大数据核心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型大数据企业,积极承接大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分析挖掘、数据安全等大数据服务以及大数据应用软件产业;依托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中心,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交易流通,推动大数据交易产业跨领域、跨区域、国际化发展。推进大数据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传统企业提供大数据技术服务,打造创新创业新经济,力争将广西打造成为创新活跃、结构优化、服务华南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争创大数据应用创新创业经济示范标杆。以创新为引领,扩大国际国内大数据应用合作,利用全区数据资源优势,全面深化大数据应用,挖掘大数据价值。搭建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鼓励大数据创新创业,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大力培育跨区域、跨行业的大数据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数据创新为主要手段,积极运用大数据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推动大数据在商贸、金融、交通、医疗、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力争打造华南地区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标杆。
图二 功能定位图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基本形成技术先进、体系完善、产业繁荣、联动开放的集聚发展格局,整体朝着有序化、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全区数据中心总体承载能力达到10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数据存储量进入全国前五,面向东盟、对接粤港澳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大数据特色创新应用繁荣发展,全面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一核多点”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形成核心引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外数据资源及产业创新企业的高度集聚,力争在5年时间内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枢纽及产业集聚高地。
——绿色水平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生产率(DCP)水平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PUE值达到1.4以下,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改造后PUE值不高于1.8,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
——联动开放优势显现。成为立足广西、联动大湾区与中南、西南省市、面向东盟的数据中心产业高地,区域性国际大数据中心影响日益扩大,逐步向高附加值数据中心创新和融合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吸引国内外数据服务商在我区设立服务及运营基地,积极开拓大数据服务市场。
——产业生态繁荣发展。到2025年,引进20家以上的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在我区数据中心部署重要数据节点,打造一批具有广西特色、重点产业的大数据产业园区,拉动200家以上创新力、竞争力强的企业入驻集聚区发展,涵盖大数据软硬件、大数据服务、大数据融合应用创新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大数据核心产业、电子信息制造、5G、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更加健全。
(五)建设导向
1.遵循“新基建”总体部署要求,支持数据中心发展。重点支持发展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相融合、有利于数据要素集聚和数据价值创造的新型数据中心,支持发展承载信息互联互通枢纽、大数据云计算重要平台、海量数据交换存储中心、跨境大数据中心等对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数据中心。
2.重点在要素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发展。鼓励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市场需求大、能源供给充足、网络基础设施较完善,自然环境相对适宜的地区布局发展数据中心,优先为重大、战略性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服务。
3.优先发展综合效益好的云数据中心。鼓励建设“亩产”效益好、技术先进、高效节能、热数据丰富的高等级云数据中心。能耗高、效益差、低经济贡献的传统数据中心要限制和逐步淘汰。
4.支持数据中心和产业链联动发展。支持将数据中心发展与服务器生产制造、信息与软件产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结合起来,优先支持建设对我区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有重要支撑带动作用的数据中心。支持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引进知名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服务面广、影响大、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经济贡献大的信息服务业务。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筑基工程”,打造国家级新基建算力基地
1.布局中国—东盟新基建算力基地
推动形成以南宁超大型数据中心为核心,其他地市差异化大中型数据中心为补充的“一核多点”建设布局,以数据为纽带承东启西、南拓北展,面向国内打造粤港澳大数据战略储备腹地,面向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算力服务输出地,构筑辐射西部、服务全国、国际一流的中国—东盟国际新基建算力基地。
图三 我区数据中心发展布局图
核心—南宁市:在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南宁五象新区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联通五象新区云计算中心、五象新区远洋大数据产业园、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润建·五象云谷云计算中心等数据中心建设基础上,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规划布局10—15平方公里空间区域,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大数据产业集聚基地,吸引和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基地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集群,构建超级算力和存储平台,汇聚区域大数据资源,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华南西南的国家级新型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到2025年建成超大型数据中心超过10个。
辐射点—其余地市:积极推进现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与南宁大数据中心相互支撑的地区性大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形成差异发展、能力互补的专业化数据中心集群,补充本地边缘计算能力,同时利用全区数据中心集聚效应,集约利用集聚基地资源推动本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探索中国—东盟国际大数据先行示范区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信息港的优势资源,依托互联网国际出口专用直达通道,争取提升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地位和出口带宽,大幅提高广西乃至全国访问东盟十国互联网的品质与速度,建设以国际数据中心、国际互联网转接/交换中心为核心内容,围绕金融、文化、医疗、电商、北斗、工业六大应用方向,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打造成为国际大数据先行先试政策试验区、“信息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枢纽、全球金融科技合作开放高地、国际大数据应用服务基地,为广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际数据处理和应用提供靶场,积累经验。
专栏1:中国—东盟国际新基建算力基地打造工程 1.打造中国—东盟国际新基建算力基地。在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润建·五象云谷云计算中心等4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基础上,在南宁市高标准规划布局10—15平方公里空间区域,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建成超大型数据中心超过10个。其余地市建设与南宁大数据中心相互支撑的地区性大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积极推进现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形成差异发展、能力互补的专业化数据中心集群。推动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服务提供商、大型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创新型数据中心,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区域、东盟区域的超级算力和存储平台,吸引大数据汇聚,发挥数据中心牵引作用,带动面向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发展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技术研发、配套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IT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云服务、IDC运维服务等IDC服务业,大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分析挖掘、数据安全、大数据交易等大数据服务业,以及大数据应用软件业,推动大数据应用深化和创新发展,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产业繁荣的区域性大数据产业集聚基地。 2.探索试点中国—东盟国际大数据先行示范区。力争国家政策的支撑和扶植,依托互联网国际出口专用直达通道和南宁至越南、老挝、缅甸跨境陆缆,争取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功能和出口带宽提升,大幅提升广西乃至全国访问东盟十国互联网的品质与速度,建设以国际数据中心、国际互联网转接/交换中心为核心内容,围绕金融、文化、医疗、电商、北斗、工业六大应用方向,打造“走出去”企业数据大本营,满足“引进来”跨国企业国际数据服务需求,辐射西南、中南地区提供安全可靠数据服务,打造集云计算、大数据、云通信一体化的国际数据服务生态平台。 |
(二)实施“聚数工程”,引领“东数西算”创新模式
1.提升我区政务数据“聚通用”示范效应
贯彻落实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战略,按照“1+N+14”壮美广西·政务云总体架构和“多云共治”体系,以实现政务数据“聚通用”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区政务数据中心集约化布局,打造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按照区市两级集约化布局,原则上县级及以下不设置政务数据中心,以自治区级政务数据中心为核心,14个市级政务数据中心为主体,以各级各部门通过认定纳入体系的政务数据中心为补充,以区市两级的异地远程灾备数据中心为备份,为壮美广西·政务云服务体系部署提供集约高效、专业规范、安全可靠的一体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推进全区存量政务数据中心整合,各级各部门已建数据中心(含机房)不满足存量数据中心认定标准的,应将承载的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到所属壮美广西·政务云平台后,撤销相关数据中心。其中承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应急处置等敏感数据的自建数据中心通过认定审批后暂时保留。通过存量数据中心整合工程,逐步减少自建小散老旧政务数据中心,实现政务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一体化发展,提高政务数据中心使用效能,为政务数据“聚通用”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2.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数西算”IDC产业转移高地
依托我区资源、成本竞争优势,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向我区迁移,定向招揽粤港澳大湾区IDC服务商利用我区高性价比算力资源支撑大湾区业务。大力吸引网络浏览、视频播放、电子商务、网络社交、垂直行业互联网平台等中网络时延业务和数据备份、异地灾备、AI模型训练、VR/AR渲染等高网络时延业务,引领“东数西算”新模式。
表三 粤港澳大湾区IDC转移承接业务
业务种类 | 数据类型 | 时延要求 | 可转移地域范围 |
中网络时延业务 | 网页浏览、视频播放、电子商务、网络SNS/传媒、智能硬件数据存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文化等。 | 50ms以内 | 骨干直联点城市或省级节点周边400千米范围内 |
高网络时延业务 | 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异地灾备、人工智能模型训练、VR/AR渲染 | 200ms以内或更长 | 骨干直联点城市或省级节点周边1000千米范围内 |
创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和我区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对接与产业转移机制,降低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东部地区数据资源转移到我区的用电、用地、用人成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我区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网络通道,促进IDC产业“前店后厂”协同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工厂”。
3.推进建设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西南中心
以落户我区的国家统计局华南数据中心为基础,加快开展面向公安、税务、海关、应急管理等国家各部委和大型央企的数据资源招商,推动数据中心运营商承接国家各部委、中央企业的西部数据中心、分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工作,争取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库等一批国家重大系统平台的数据灾备中心。开展华南区域数据资源招商,争取引进一批省市数据资源项目,为全国各地提供异地灾备服务。积极推动国家部委数据存储、容灾备份及区域大数据中心落户广西,力争将我区纳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4.形成中国—东盟国际数据合作走廊
充分发挥广西承内启外的区位优势,利用北上通道连接珠江—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形成西南地区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数据合作走廊。充分发挥广西南下通道优势,面向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依托东盟信息港国际合作基础,开展海外数据资源招商,争取引进东盟、“一带一路”等国家数据资源在我区汇聚、存储和应用,推动国内国际数据在广西汇聚和融通。
专栏2:数据资源聚集促进工程 4.打造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思想,进行区市两级政务数据中心集约化布局,原则上县级及以下不设置政务数据中心,统筹打造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政务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一体化发展。制定存量数据中心认定标准,以资源清单的形式,将符合认定标准的数据中心纳入体系,由区市两级主管部门统筹管控,不符合认定标准的数据中心逐步撤销。区市两级数据中心按照承载云平台及应用系统需求,按需考虑同城双活或多节点负荷分担,以及异地远程灾备数据中心。全区存量政务数据中心无法满足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资源需求时,统筹考虑利用社会数据中心资源,以服务购买代替自建自维,节约运维成本,提高专业化运维水平。 5.打造政务数据中心体系高速骨干网。根据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区市两级集约化布局架构,优化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资源,打造市级政务数据中心至自治区级政务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骨干网,打造区市两级政务数据中心同城双活或多节点数据中心间、认定纳入体系的部门数据中心至自治区级或市级数据中心间的高速互联城域网,打造区市两级灾备数据中心至其主用数据中心间异地高速互联网络,达到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体系物理分散无感知、逻辑一体见成效的目标。 6.推动粤港澳大湾区IDC产业转移。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定向招商目录,大力吸引中、高网络时延业务转移我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和我区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对接与产业转移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与我区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网络通道。 7.建设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西南中心。利用我区高弹性、高可用、高安全、低成本的算力资源优势,争取一批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和标志性企业在我区建设数据存储或灾备基地,力争将我区纳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8.形成中国—东盟国际数据合作走廊。依托跨境光缆、区域性国际出入口局和离岸数据中心等资源,力争引进一批我国“走出去”和跨国企业数据资源项目,争取实现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数据在我区存储和流通,促进国际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应用。 |
(三)实施“掘金工程”,培育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市场
以推进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深化应用,扩大国际国内跨区域大数据合作,挖掘大数据在“政用、民用、商用”的应用潜力,全面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需求拉动的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深化政务和民生大数据应用
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治理,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政府大脑”,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开展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交通旅游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工程,发展民生领域大数据增值服务,促进构建普惠幸福的数字社会。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大数据融合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依托数据跨区域流通,扩大国际国内跨区域大数据合作,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各国在商贸、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合作发展。
2.打造特色产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聚焦物流、金融、商贸、旅游、康养、海洋等广西发展特色和重点领域,打造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形成特色、领先发展优势。依托面向东盟发展的战略和区位优势,打造小语种翻译智能创新应用;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跨区域、跨境物流大数据应用,建设国际智慧港;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数字贸易大数据应用;依托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打造跨境金融大数据应用;依托我区旅游、康养、海洋资源优势,打造全域旅游、跨境旅游、大健康、海洋产业智慧化创新应用。
3.探索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创新创业模式
探索大众参与的数据治理模式,通过数据沙箱、特征库等技术,探索建立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政企数据共享流通的综合机制,为企业使用政府数据、政府采集企业数据、企业之间共享交易数据提供共性服务,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对政务数据进行开发增值应用。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引导各类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依法采集并开放数据,积极探索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创新的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孵化大数据增值服务企业。
依托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中心,统筹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交易流通,推动大数据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周边省市的跨域交易流通,推动大数据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交易流通,吸引大数据交易相关企业入驻,推动大数据交易产业跨领域、跨区域、国际化发展。
专栏3:大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培育工程 9.推进政务民生大数据应用。加快政务数据聚通用,推动大数据促进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公共卫生、信用管理等服务、治理能力提升,探索大众参与的数据治理模式,提升各级政府协同治理能力。 10.推动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应用。建设农业物联网基地,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运用大数据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农业电商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网络化运营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11.打造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大数据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鼓励大数据创新创业,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应用服务市场主体,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大数据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数据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创新应用标杆。 12.打造陆海新通道智慧物流。推动北部湾国际港口智慧化发展,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能力,加强物流数据开放共享推进力度,加快实现陆海新通道相关省市、相关部门、相关领域系统对接和物流数据共享,推动国际物流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打造跨区域、跨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应用标杆。 13.打造全域旅游大数据应用。建设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游广西APP,推动数据收集、数据挖掘、融合应用,构建全域旅游大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体系,实现全区5A级景区全覆盖,吸引国内外旅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广西,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旅游。 14.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基于南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综合保税区等,通过专业化数据服务,吸引大型互联网站、电商企业落户广西,带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5.跨域大数据交易产业发展。推动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与发展,统筹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交易流通,推动大数据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周边省市的跨域交易流通,推动大数据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交易流通,促进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大数据合作。 |
(四)实施“强链工程”,打造产业链联动新经济范式
以推进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发挥数据中心集群牵引作用,以全产业链发展视角,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从壮大本土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强化补链延链等方面发力,协同自治区重点打造的鲲鹏等产业生态,构建相互支撑、协同合作的产业链体系,形成要素与产业之间的高效链接和内在的联动循环,带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大数据重点产业发展。
1.引进数据中心上游关联产业链
通过“外引内培”双向发力,推动硬件制造业发展。引入面向数据中心的IT及配套设备厂家在我区落户,发挥南宁、桂林、北海等城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优势。培育本地硬件制造企业,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相关产品的企业。快速落地设备产能,大力推动定制化服务器、高密度存储设备、整机柜服务器、可信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装备、UPS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机房电源等大量配套设备以及绿色数据中心制冷、配电等相关设备研发与制造,形成整机生产制造、认证测试、销售服务,供应链管理、部件生产制造等产业能力。
加快发展数据中心设计、施工、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相关产业,满足数据中心及各类平台的建设运维、产业发展等方面技术服务。引进第三方研究和评估机构,对数据中心可靠性、绿色节能水平、服务能力等性能进行评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联盟与IDC龙头企业联合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机制。
2.加强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建设面向全区的IDC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IDC领域的市场信息、产业动态、供需信息、地市IDC产业发展成果、招商引资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提高IDC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高我区在全国IDC行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推动数据中心业务从空间租用和服务器托管模式向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价格杠杆逐步淘汰小散老旧的数据中心,推动采购专业化、社会化的数据中心服务,鼓励各行各业上云用云,减少自建自用非专业数据中心或机房。针对5G、车联网等时延敏感类业务需求,推动部分小型数据中心向绿色边缘数据中心发展。
依托数据中心建设,引进云计算服务龙头企业,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IaaS)、平台云(PaaS)、数据云(DaaS)等云计算服务。鼓励数据中心部署自主可控的软硬件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和云计算解决方案。建设云计算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完善产业载体建设,争取数据中心领域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吸引数据中心下游关联产业链
大力发展大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分析挖掘、数据安全、咨询服务等大数据服务业。引进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软件企业,围绕我区重点行业,引入、培育、孵化行业应用软件企业,推进行业应用软件迁移、适配、开发。依托大规模算力资源优势,大力吸引AR/VR制作、视频渲染、电商直播、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智能呼叫等产业在我区聚集。
4.加强产业数字化转型辐射作用
依托算力和数据的汇聚优势,打造产业数字化聚集区,围绕物流、金融、商贸、旅游、康养、海洋、工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推进传统产业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为传统企业提供大数据技术服务。传统企业全面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协同化设计、服务化转型等生产运营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新经济。
专栏4:数字经济产业引培工程 16.云计算产业协同发展工程。引进云计算服务龙头企业,发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IaaS)、平台云(PaaS)、数据云(DaaS)等云计算服务。建设一批云计算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完善产业载体建设,争取数据中心领域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7.硬件制造关联产业引培工程。发挥南宁、桂林、北海等城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优势,协同自治区鲲鹏等产业生态,积极引进国内外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和新型产品生产线,加快研发新型服务器、国产化服务器、存储设备、智能终端等硬件产品,到2025年,落户2—3家产业龙头企业,引入50家核心关联硬件制造企业,培育扶持一批本地硬件制造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行业品牌。 18.软件与信息服务关联产业引培工程。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合作,到2025年,引入5—8家实力较强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孵化一批本地基础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企业。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突破大规模数据仓库、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应用关键技术,推动一批面向各个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项目,鼓励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19.数据清洗标注关联产业引培工程。引进和培育大数据清洗和标注企业,鼓励企业根据政府及不同行业大数据特点,针对文本、语音、图像等数据,提供大数据清洗、加工、脱敏和标注等服务。 20.大数据安全关联产业引培工程。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安全可靠的安全基础产品、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支撑工具等,提升风险评估、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安全集成、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服务水平。 |
(五)实施“优境工程”,推动配套资源要素优化提升
1.加大网络要素保障
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推动数据中心集聚区互联网接入提速降费,接入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网络节点,提高数据中心接入网络层级,降低宽带和专线资费,提升基础网络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建设,提升网络地位。优化国际国内互联网业务路由,实现区内互联网流量区内互联互通,区外互联网流量就近过网,大幅降低网络时延,提升网间流量疏导能力和互通效率,提高企业来我区建设数据中心的吸引力。利用我区面向东盟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的优势资源,为面向东盟国际互联互通业务开设至广州国际出入口的高速专用通道,形成国际大数据业务合作发展的优势。
2.加大电力要素保障
打造我区数据中心用电供应稳定、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制定大数据项目用电优惠政策,将大数据、数据中心、云计算用电竞价列入优先交易范围,对满足要求的园区内企业优先列入大用户直供电范围,享受优惠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电力运营成本。
3.推广绿色节能适用技术
鼓励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引导强化绿色设计、深化绿色施工和采购绿色产品,采用云计算、SDN、NFV等先进技术,集聚建设高水平云数据中心,提升绿色集约发展水平。鼓励数据中心运营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加强技术协同创新与合作,在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产品技术目录基础上,针对广西环境气候特点,重点在建筑节能、空调节能、电气节能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形成符合广西特点的高效制冷系统、高效供配电系统、高效辅助系统等产品技术体系,并积极推广应用。鼓励采用整机柜、模块化和液冷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IT设备能效,鼓励建设数据中心能源数字化管控系统和智能巡检系统,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分析和智能化调控,实现机械制冷与自然冷源高效协同,打造PUE智能精准管控的绿色数据中心标杆,发挥绿色发展示范效应。
专栏5:数据中心发展要素优化提升工程 21.网络要素保障工程。推动数据中心集聚区互联网接入提速降费,接入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网络节点。加快推进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建设,面向东盟国际互联互通业务开设至广州国际出入口的高速专用通道。 22.电力要素保障工程。制定大数据项目用电优惠政策,将大数据、数据中心、云计算用电竞价列入优先交易范围,对满足要求的园区内企业优先列入大用户直供电范围,享受优惠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电力运营成本。 23.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重点包括:高效IT设备,包括液冷服务器、高密度集成IT设备、高转换率电源模块、模块化机房等;高效制冷系统,包括热管背板、间接式蒸发冷却、行级空调、自动喷淋等;高效供配电系统,包括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不间断供电系统ECO模式、模块化UPS等;高效辅助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高效照明、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集成监控等。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的牵头作用,加强全区数据中心统筹规划及实施,协调推进重大事项。建立健全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形成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政策等衔接,明确年度工作重点,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任务,适时开展实施情况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政策扶持
将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纳入自治区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对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使用全面加大政策扶持。在用地、能耗指标、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财政专项资金、贡献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先支持相关企业参加大用户直供电试点或参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采用优于其他省份数据中心的电价,减免数据中心的市电高可靠费用,吸引周边省份数据中心企业向广西聚拢。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区建设规模较大或行业领先数据中心的项目,按“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给予跟踪服务。通过第三方机构加强政策落实效果的跟踪回访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确保政策实效性。
(三)加强行业监管
贯彻国家关于数据中心建设的各类标准、规定和管理办法,结合广西发展基础,推动出台自治区数据中心发展的相关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形成完善的数据中心发展制度体系。完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支持数据中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对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的检测评估体系,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水平。将重点用能数据中心纳入工业和通信业节能监察范围,督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
(四)促进区域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大湾区和中国—东盟数据中心产业联盟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强在绿色数据中心技术产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专业培训、技术和政策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优势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吸引国外资金、人才、信息流入,扩大广西数据中心的品牌影响力。
(五)重视安全保障
加强数据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构建涵盖IDC物理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利用新技术创新IDC安全防护工具和手段。建立数据安全责任和规则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切实保障信息安全。健全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做好防火、防高温、防震、防磁、防盗等工作。制定和完善数据中心应急预案,开展数据中心灾难恢复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六)加快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大数据高端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目录,依托广西“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大数据领域领军专家、创新科研团队及技能型人才。鼓励区内高校加强大数据、软件开发、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批量化、高素质的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以提升专业大数据技术人才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高技能人才关键技术操作能力为核心,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大数据实验室,提升本地专业技术实力。利用现有的人员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开展大数据领域人才技能培训认证工作,提高大数据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附录1
名词解释
标准机架:在本规划中为换算单位,以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
数据中心规模等级:本规划按照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种数据中心规模等级进行划分和统计分析。
超大型数据中心:是指机架规模大于等于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大型数据中心:是指机架规模大于等于3000个标准机架小于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中型数据中心:是指机架规模大于等于500个标准机架小于3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小型数据中心:是指机架规模小于5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由企业建设、运营,对外提供机架租用、服务器托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的数据中心。
云数据中心:相对传统数据中心,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松耦合,完全虚拟化各种IT设备、模块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较高绿色节能程度的新型数据中心。
传统数据中心:相对云数据中心,集成度、绿色节能水平较低的非云化数据中心。
绿色数据中心:是指数据机房中的IT系统、制冷、照明和电气等能取得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根据能源效率、节能技术、绿色管理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绿色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1A—5A级别。
PUE: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数据中心总耗电/IT设备耗电。
DCP:数据中心生产率,DCP=数据中心的产出/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产出而消耗的能源。
附录2
主要互联网数据中心列表(100架以上)
地市 | 数据中心名称 | 运营主体 | 最大承载标准机架数(架) |
一、已建数据中心 | |||
南宁市 | 黄茅坪新楼IDC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1915 |
琅东电信大楼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706 | |
南宁移动高新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1088 | |
南宁移动五象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832 | |
南宁移动长罡路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66 | |
联通五象新区数据中心 | 广西联通 | 1382 | |
联通高新区数据中心 | 广西联通 | 475 | |
广电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 广西广电 | 913 | |
广电网络南宁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56 | |
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 (对外提供服务部分) | 浪潮 | 3780 | |
柳州市 | 柳州市电子政务云机房 | 广西电信 | 240 |
柳州移动洛维工业园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4440 | |
柳州移动海关路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320 | |
广电网络柳州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80 | |
桂林市 | 东城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280 |
桂林移动八里街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56 | |
广电网络桂林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27 | |
梧州市 | 新兴三局政企云机房 | 广西电信 | 288 |
梧州移动旺甫工业园区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581 | |
广电网络梧州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240 | |
忠德粤桂云数据中心 | 忠德 | 12000 | |
北海市 | 电信北海云计算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490 |
北海移动西藏路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56 | |
北海联通数据中心 | 广西联通 | 560 | |
广电网络北海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44 | |
防城港市 | 防城港港口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132 |
防城港移动渔洲坪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56 | |
钦州市 | 电信钦州中心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199 |
电信永福新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307 | |
钦州移动永福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416 | |
玉林市 | 电信玉林城北分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554 |
玉林移动西城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624 | |
广电网络玉林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22 | |
贵港市 | 电信贵港城北分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253 |
广电网络贵港中心机房 | 广西贵港 | 180 | |
百色市 | 电信百色分公司综合楼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217 |
百色移动站前大道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672 | |
广电网络百色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240 | |
贺州市 | 电信贺州分公司51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226 |
广电网络贺州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216 | |
河池市 | 电信河池分公司水洞分局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211 |
河池移动上任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24 | |
广电网络河池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56 | |
来宾市 | 来宾电信大楼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186 |
电信来宾大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3200 | |
来宾联通中心机房 | 广西联通 | 160 | |
崇左市 | 电信新大楼政企云机房 | 广西电信 | 126 |
广电网络崇左中心机房 | 广西广电 | 132 | |
二、在建数据中心 | |||
南宁 | 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 | 广西电信 | 26000 |
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8000 | |
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 | 五象远洋 | 21120 | |
润建·五象云谷云计算中心 | 润建 | 28800 | |
迈越数据中心 | 南宁迈越软件 | 300 | |
柳州 | 柳州大数据产业园 | 柳州企业 | 15000 |
柳州电信云计算中心 | 广西电信 | 10000 | |
柳州“智慧广电”区域大数据中心 | 广西广电 | 1800 | |
桂林 | 桂林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 | 桂林企业 | 10000 |
桂林移动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960 | |
梧州 | 中兴梧州智慧广西云数据中心 | 中兴公司 | 2000 |
北海 | 北海移动上海路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240 |
京东云(北海)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 京东云 | 20000 | |
中国—东盟信息港北部湾云计算中心 | 东信公司 | 20000 | |
防城港 | 防城港行政中心综合楼数据中心 | 广西电信 | 300 |
钦州 | 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 | 钦州企业 | 2000 |
中国—东盟信息港跨境数据中心 | 方圆实业 | 6000 | |
百色 | 中国(西林)商用大数据中心 | 广西联通 | 720 |
贺州 | 贺州移动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960 |
河池 | 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 | 德利迅达 | 35000 |
来宾 | 来宾移动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640 |
崇左 | 崇左移动数据中心 | 广西移动 | 640 |
说明:上表为承载能力100架标准机架以上的数据中心,排名不分先后。
相关解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